摘錄自彼得·海斯勒的江城(River Town)
Annotation summary:
--- Page 2 ---
许多的歌都是一样的, 是以颇为难了评委们一回
叫人困惑的还有, 由于演出服装供应不足,人们只能分享,就和他们分享所唱的歌曲那般
--- Page 3 ---
显然中国人对他们山水的看法, 很不同于外面的人
在这里, 想要做个旁观者可着实不易
我也想到,它在两年中,会对我造成怎样的影响
--- Page 5 ---
我们发出异议——这没必要,话机很贵,其他学校的志愿者都没这个
--- Page 6 ---
我们就如宠坏的小孩般开始抱怨,说我们的需求被忽视了
--- Page 7 ---
我并不真的理解这些每日行径
--- Page 9 ---
我对其历史也未有真正的理解, 不论我读过多少有关大跃进和文革的
在我所有的学生中, 我最期望她能对我展现出开放的思路来
--- Page 10 ---
我把这些事件看作孤立的事件,我通常是很温和地回应,尽量不去想太多
尽管有一些征兆但西方的女孩对外面世界更开放; 东方女孩因其娴雅出名,而西方女孩则因性感
我在学习中文,准备课程,写我自己的日记
--- Page 11 ---
会混杂着冷静的精确感和盲目的乐观感
事实上我很高兴来到一个低层次的学校, 因为这儿的学生有一种未经打磨的质地, 为我从所未见
--- Page 13 ---
其发展吞没了其历史
--- Page 15 ---
我还问了他们想从我的课上学到些什么
--- Page 16 ---
有那种森林里的理想主义色彩。在中国,树木要少得多,而警察总能抓到人
--- Page 17 ---
在这里, 文字和其意义分了家
要紧的只是保证学生们用正确的术语以及正确的政治框架,来看他们周围的世界
但坚持才是关键。 不去探究, 不去思考, 不去分析———只是坚持
--- Page 18 ---
但同时, 他们也得明白, 对许多人来说, 同性恋根本不是个什么问题
这里没有中间地带,而他们所受的教育则阻止他们去质疑官方的文本
尝试和这片政治环境协调,找到自己的路
亚当和我逐步学会了如何将政治最小化
我没刻意让课程很容易
我们美国人难以从朗读诗歌中去发现它的音韵
--- Page 19 ---
我们的交换使得一切都是新的了
我们相互交换着陈词滥调, 而彼此不知
这些力量始终存在, 在课堂外的某个地方盘旋, 有时我总能感觉到它们给我们的压力, 当扳机拉动, 党介入了
我发觉自己在抵制那些诠释,尽管很小心; 但我会有某些方式,来回答那些我认为被误导了的读解
--- Page 20 ---
我第一次开始理解到为何文学会那么经常滑入政治当中。从前我为此挣扎, 這和美学有关: 我发现我无法读文学评论, 因为它那种学术式的僵化感; 我还是讨厌文学的政治化
在我看来, 关于文学, 建立和尊敬一个文化的基础是有价值的
中国人一味开采文学的社会价值
我现在能以更多的人道眼光来看待政治化的原因
我认识到,伟大文学作品的部分力量, 来自于它的世界性, 它的普世价值; 因为总有人想要借伟大作家的力量为自己所利用; 很自然的,你会希望莎士比亚站在你那边: 如果他不是那么合适的话, 你就曲解他的文字来服务于自己的意图。或者,如果他拒绝跟随,那就将其从真经的行列里驱逐出去
--- Page 21 ---
所有说的话都应当机灵点儿
哈姆雷特是个文本中的角色
你得按顺序解剖这个人物, 一层一层的, 不仅是剧本它本身
传统中国戏的影响有关; 在那儿表演总是夸张的,风格化的,但主要原因,可能还是出于释放,宣泄,在这个情感很少开放的社会里
--- Page 23 ---
在中国,男人们可以如此触摸
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, 因为她总是直抒己见而不怕尴尬
--- Page 27 ---
但我还有另外两个动机:我想这经历能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,还有,我想学中文
许许多多的事儿都依赖于掌握这门语言———我的友谊, 我在这城里的工作, 我对这城市的理解
--- Page 28 ---
我最多想到的, 还是这城市里有许多有待探索,发现,但在最初时,这儿是个最难向我开放的地方
--- Page 29 ---
然而涪陵的噪音叫他彻底的瞠目结舌; 他听到了每一声喇叭, 每一个叫喊,每一次扬声器里的通知
尽管有噪音和空气污染, 这还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, 我还是想要探索它的犄角旮旯,发现它的秘密
而涪陵之所以可怕,还源于这儿的人们很少看见外国人; 我走在街上时,人们经常转过来看我, 对我大喊
压力随着我每次进城而不断累积: 对语言的混淆和尴尬, 喊叫和瞪视, 嘲弄的招呼声
--- Page 31 ---
我在自己的课堂上鼓励一种非正式的关系
如果某个学生错了, 我会指出她之前曾经做对的地方,赞扬她,鼓励她去努力
这就是中国的方式。成功乃是预期之中的,而失败则遭到批评,迅速纠正
你要么对,要么不对; 这里没有中间地带
--- Page 32 ---
我不介意批评, 只要那上头包一层糖衣
我习惯了我的自尊被安抚;我想要有人赞扬我的努力
--- Page 33 ---
我开始察觉到廖老师的一种尖刻感,虽然弄不明白其因何在
--- Page 34 ---
最后他成了我的第一个真正的中国朋友: 第一个以中文看待我的朋友
--- Page 36 ---
我们跑这么远到这儿不是为了做外国人的
我们立即从我们的酒量中获得了尊敬, 在某个程度说, 这也是系领导和我们沟通的方式; 如果他们有什么想跟我们说,或着有一个请求, 那就在酒席上操办
--- Page 41 ---
我有点想退出,部分为我的安全着想,但主要是想从一个旁观的角度来观察这场灾难
--- Page 42 ---
在涪陵爱国主义情绪非常广泛;而运动总会使得这种情绪特别强烈
--- Page 45 ---
他们已经习惯了机械式的学习, 这意味着, 他们跟随范本到了剽窃的地步
从他们一上学开始, 就被教着去效仿模范, 去拷贝东西, 而且无条件地接受老师所教的,他们就是这么做的
在这种行为中并没有一种真正感觉到做错事的意识
--- Page 48 ---
我都不会强烈感受到这两种历史,自然与人类,其一乃是循环的产物,而另一个,总是直直瞄
--- Page 49 ---
我更讶异于涪陵人似乎对大坝的其他议题也很消极, 包括迁居移民的事儿
这些事情不过来了又走: 就像川东船厂, 来到这儿建核潜艇, 接着被转型成了船厂,而最后,将在新长江的水面下永久消失
--- Page 50 ---
我还是觉得人们对大坝漠不关心的态度值得关注
--- Page 51 ---
在涪陵这里没有很强的社区感,如孔老师的话中态度所阐明的
近代的历史教会人们从公众事务中疏离出来, 而缺乏对公众事务的了解, 使得这种分离更严重
涪陵居民没有渠道去得到本地重大事务的信息, 加上政府对公开抗议的限制, 使得人们无法参与其中;更重要的是,他们既不期望,也不要求获得这种信息
我在涪陵所认识的那些家庭比起一般的美国家庭要亲近些, 因为个体成员较少自我中心意识;他们对于彼此相当的慷慨, 这种不自私经常还延伸到好朋友那里, 他们也被拉入了紧密的社交生活圈中
但这种集体主义仅限于小圈子,限于家庭和亲近的朋友,以及单位这种紧密的社交,小圈也同时演绎为了边界: 它们对内包容, 对外封闭; 而一般的涪陵市民对于他所熟知的圈外的人几乎没有一点认同感
但没有什么把他们凝聚起来, 所以每个人尽其所能, 实现他的个人目标,越快越好
--- Page 52 ---
在涪陵, 经常会有群众围聚, 但我很少看到他们在某种道德意识的驱动下, 形成一个团体
我在个体主义的美国看到的团体倒多得多;人们形成一个社区, 服务于个体, 其结果就是,人们看到一个受害者,想到:我能想象作为受害者的感受,而且我应该帮助
在这儿, 好像一般市民对陷入麻烦的人的反应是:那个不是我的兄弟,不是我的朋友,不是我认识的人,看他受罪挺有意思的; 在他们的表情中,很难看出别的,就只是一个简单的,热切的看:有些什么事儿发生了
因为这里没有一个我们通常所定义的社区;这里有许多的小团体,有许多的爱国主义,然而,就和全世界大多数的爱国主义一样, 其更多是为恐惧与无知驱动,而非一个和祖国真实的情感联系
--- Page 58 ---
毛主席的许多魅力, 来自于他启发中国人为自己自豪, 为国家骄傲, 但对一个外国人来说, 这些自豪看起来很空洞 --无知, 沙文主义, 而且是肥皂泡
别去糟践那山了,你这老蠢货
我克制住了,我也同样小心地不让学生们知道我讨厌毛泽东
--- Page 60 ---
我在乌江上游,作了一次长途的登山。我卷好帐篷和睡袋,还戴上了野营的炉子。在口袋里,我装了一只罗盘
--- Page 63 ---
和许多中国年轻人一样, 他们对传统事物的本能拒绝, 因学校的教育而放大
他的人道精神气质, 以及谦和的态度, 与宗教背景还是
--- Page 68 ---
黄小强, 我常去用午餐的那家面条店老板, 也带上儿子来了学校,为我加油
而我也看不出参加这种竞赛的益处了
--- Page 69 ---
至少足够尊重我, 让我有机会瞥见她的观点
在你打破一个禁忌的时候,情形总是这样——立即出现沉默, 而你看到的是四十五个黑发的圆圈, 学生们都低下了头
认为种族主义与外国人恐惧症的问题,在所有地方都存在,即使在中国
--- Page 70 ---
得学会如何做出反应, 而你学会的主要就是, 不能从任何方面去批评中国
在西班牙的经历中, 我也感觉一些对外国人的冷淡
--- Page 71 ---
鲁迅虽然是一个重要作家,却不能算视野开阔,有长远眼光的那一类。 而他过多的道德批判取向,限制了他的视野
过多围绕着崇高道德打转是不行的, 历史已有许多明证
我所推崇的人道精神,当然有道德的成分,却也要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多面,要尊重发展法治的力量
我发现,作为一个能思考的人,他的优势恰恰在于他没有经过正规教育。没有人告诉他该去想什么,由是,他能够自由清晰地思考
--- Page 72 ---
尤其让我心烦的是, 自从秋季学期以来, 我和三年级同学的关系很少有什么改进
我的工作不但是教文学, 也想要发展出一种互相的尊敬与理解, 让我们能够很轻松地交换观念
最重要的是,它需要诚实,即便这种诚实偶尔带来不愉快的感觉
我没法提到中国人的外国恐惧症
我所开始讨厌的了——那伟大的低头。 每次发生了那种状况, 我就察觉到, 我不是在教四十五个有着个体思维的个人,我是在教一个群体, 而有些时候,这个群体会作同一的思考, 像这种的群体就是暴民, 即便是在沉默与消极的姿态中。 而我总是一个外国人, 孤独站在整个班的面前。
--- Page 76 ---
因为多元, 乃是我所怀念的美国的一部分
--- Page 80 ---
我是很反对动不动就说“中国文化”, “国民性”的, 非常不科学,缺乏历史感,我只能这么想
--- Page 81 ---
因为中国人对外国人有着无穷的好奇, 一旦交谈展开了, 他们对我比对一般人要好得多
--- Page 83 --
我的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更喜欢诗歌。 但我不喜欢学校里的政治体系。这很难解释——有时这体系会影响到我的学生。 许多人的想法都是狭隘的
--- Page 90 ---
在我所认识的涪陵人中,一大优点在于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自豪感——我从没住在过一个这样的地方, 人们对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有那么强烈的意识
尽管有文化革命的破坏以及随后的改革开放, 那儿仍然有一个相当肯定的意识——何为中国人, 而我相信这会帮助他们熬过现代化;但这观念里也有一种狭隘之处, 似乎中国人不可能去新疆这种地方学习当地的语言, 和当地人做朋友
他们的五千年历史中,中国人对探索外界的兴趣之低, 叫人惊讶, 而今天, 同样的这个特点也局限了他们, 即便是在他们自己的国境之内
他们看似对于做一个中国人非常满足, 而且他们想当然所有其他人也都共享这种感受;当我看见自由与文化时, 他们只见到苦难,与无知
但中国人忘了走出那逻辑的第一步;他们从来没有认真去了解,去尊重维族人的文化 , 而来这里定居的人很少去学习当地的语言
听到的关于中国人的一切暗示说他们是特别糟糕的殖民者。 他们往往有很强的种族观念, 他们很少尊重宗教, 而且他们很难理解一个非中国人的视点
--- Page 91 ---
我人生中第一次意识到种族的重要性, 不仅是因为它将人们区别开, 也因为我对那些和自己模样相似的人产生了一种感情的连系
他们对边境地区的想法是不是哪儿出了什么问题——是什么鼓动他们建立了城墙, 堡垒, 城市; 他们为什么要在这国家最偏远出建起这样丑陋的庞然大物?是什么阻止了他们与当地居民的沟通?
--- Page 92 ---
虽然在下午的时候,我跟一帮回成都的学生聊了很久。 但那是一个精心算计的行为; 我猜想他们发现我们是老师的话, 也许会让我们分享他们的座位, 出于尊敬
--- Page 99 ---
诺林对中国的等级社会背景所知甚少,而她问我,如果人们说你的父亲是个农民时,你该如何反应
几乎没哪个学生会有很多钱, 这就意味着, 不太会看到因为优越而带来的势利眼, 以及因为来自下层社会带来的敏感
--- Page 101 ---
我喜欢廖老师,因为现在我能看出她乃是个非常传统的中国女人
--- Page 102 --
但也有很多情况下, 人们的观点惊人的一致, 很容易预测;这很自然, 考虑到中国的状况:几乎所有人都属同一种族,这国家孤立了几百年,而现在的教育体系严格的标准化,受到政治控制
而我经常用我们上课的机会来厘清一些我与其他人交道时的见闻
--- Page 103 ---
我在夏天时发现的——中国人可以让外国人感觉很难相处, 但同时他们也可以非常耐心, 大方, 而对你所来的地方无比好奇
--- Page 111 ---
"只有二十元钱。 " 她总是告诉我黄凯衣服与玩具的价格
--- Page 112 ---
他们特别对他们的家庭慷慨——如果关系较近的亲戚需要钱, 他们毫不犹豫, 也不期待归还,钱就给出了
---Page 120 ---
他的写作主要是给美国读者看的
--- Page 121 ---
从文化教养乃至谈吐举止上,当代中国社会对男人的期望值不高,然而,他们的沉重压力,往往是在赚钱上,在那方面,期望值又可说是过高了
但即便没有这些建议, 我一眼也能看出那问题会很复杂,而我们队里的男性成员都对此态度严肃
--- Page 122 ---
在涪陵的人们, 其自我的意识, 看起来大部分是外来的, 你是被别人对你的看法所定义的
那总是儒教的目标, 定义个人的位置, 乃是严格按照她与别人的关系来进行
一旦和谐与打破了, 缺乏自我定义这一点, 会使得重建变得困难
我在涪陵住的时间越长,就越是对“个人”这一概念的看法所惊讶
她是某人的女儿, 另一个人的妻子, 又另一个人的母亲; 而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责任
每一次我在读文革中受害者的个人陈述时, 都察觉到这一点, 因为那些故事里满是耻辱感,令人惊奇
但奇怪的部分在, 很多受害
--- Page 123 ---
在中国,情况经常是,人们没有一个内在的罗盘,来帮他们挺过这些事件, 你的自我身份从群体而来,这一传统,有别于将自我意识建立在一系列的固定的价值观念上,而不理会别人说什么
在某些时期, 它也部分导致了这个国家的灾难。
群体思考过分发展
者都被耻辱感煎熬着, 的确相信他们自己是有问题
群体思考可能成为有毒的环圈, 即便它变得神经错乱了,还是被你尊重着,这样,你的自我可能立刻分崩离析,会造成的问题,发展为社会意识形态, 就是民族主义, 或者说狭隘的爱国主义;而且人们经常不知去哪儿寻求帮助
总体说来, 这些改变无疑是积极的, 但它们来得太快, 对于夹在中间的人来说,自由可能会叫人吃不消
这些压力的核心,经常都是钱
--- Page 124 ---
我常想, 我们当代中国的情感教育实在缺位, 家庭, 学校, 往往都提供不了多少帮助。
在这方面,西方社会的确要成熟得多,尤其美国社会,乃是缓慢演化的, 没有多少剧烈动荡, 一些核心的价值观也始终保留着
而他们社会组织对于个人的心理辅导帮助,也比较容易得到
--- Page 126 ---
在涪陵, 没人讨论按揭,以及再融资,从来没听说过一个普通市民向银行借款的
他平静的原因跟许多其他中国人一样, 虽然在外人看来, 这些变化看上去叫人受不了。理由很简单,他曾经见过比这更糟的日子
--- Page 128 ---
这里的气候不是很健康,但我主要是被身为外国人的生活压力所打倒。总是成为注目的焦点, 让人疲惫, 而身为一个外国人, 意味着你更容易引发纠纷
随着改革开放加速, 但我没法去设想那会是怎样, 因为看起来, 外国人在这里呆不了三个月。 这儿人们的意图都是很好的, 然而他们的善意足以
搞死你——无穷无尽的宴席, 及种种特别安排
--- Page 129 ---
因为从亚当跟我抵达涪陵的那一刻起, 系里的权威就告知英语教员, 不要和外国老师亲密交往
就像许多的干部政策一样,它源于一个模糊的,毫无意义的猜疑症,也许,最悲哀的部分是, 它非常有效
--- Page 132 ---
而我也没有提到, 从这个小孩的惧怕中, 反映出了我在涪陵所遇见的多少困难, 人们对于新鲜陌生事物的不确定感
--- Page 133 ---
这很能说明中国人对教育的尊重,而你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赚钱
--- Page 138 ---
有一个说法,来自电影学院一个老师,他叹道:中国人的尊严底线比较低
这是否也算尊严底线不高的表现
以我的经验, 有些时候一群熟人聚会, 往往会拿某人取笑, 玩笑话会说到伤人的地步,但却不破坏气氛,从不会有人当场翻脸
--- Page 142 ---
很多上了年纪的美国人不敢来中国,这是普遍现象
---Page 146 ---
王先生乃是唯一一个我真的不喜欢的——一次又一次的事实,证明他特别油滑,不诚实
--- Page 147 ---
猜疑症,恐慌症,PARANOIA,在当今中国,还普遍存在
一般说来,孤立的社会,孤立的人,和外界缺乏交流的,比较容易陷入这种症状
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学会接受外国人;我们的改变非常大,现在,**对于如何跟他们接近,我们学会了很多
他们依然喜欢我们的非正式感, 随意感, 这一点, 从一开始就把我们和其他老师区别开来
但他们也知道,我们可以变得严肃,认真
--- Page 148 ---
终于,我意识到,那惧意,不是说怕别人偷听,关键是他们要觉得舒服自在,因为那些带有不确定性的话题, 用他们的本国语言来处理更容易一些
但我也察觉到, 真正的惧意,他们真正怕的, 是他们自己: 几乎所有的限制, 都建立在他们自己的头脑意识中 (自我审查)
--- Page 157 ---
有点像“了不起的盖兹比”中的黛西出场形象
--- Page 163 ---
这体系对某种控制欲的依赖, 总要把优质喜剧摧毁掉
但滑稽讽刺,以及娱乐,在我党的体系里,都是有风险的动作
--- Page 164 ---
展示出了中国社会权力体系与文化环境的悲哀关系,另外,又显出了中国人创意与幽默的惊人才华。都让我慨叹
在头一年里,没什么比站在一大群人的中心更吓人了,他们所有人都以无比强烈的关注研究着
但这些人群往往只是好奇, 别无他意
--- Page 166 ---
不止一次有人指责说我想要展示当地生活的阴暗面
我总是为这难以捕捉而肯定的转变着迷,那白驹过隙的瞬间,涪陵的群众转为了暴民,但它始终成迷。即便相机也没有捕捉到
--- Page 168 ---
我很直白——我告诉了她我不喜欢的事情, 行政管理的琐屑, 城里面人们嘲弄的叫声, 而她一次也没有尝试为之辩护
但我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谈论那些良好经历上, 我说, 至今为止,我最好的体验, 就是学习中文, 以及跟城里的人交往
我告诉她, 对于她跟孔老师把他们的友谊,他们的耐心延伸到我的身上,我特别怀有敬意;其他人是做不到像他们那样的
--- Page 169 ---
通过给洛杉矶时报写的几个故事,我挣了点钱,而我把它们捐给了涪陵的天主教堂
我知道李神父一直在找钱,想给院子里一面新墙绘上壁画。我捐钱的时候,他谢了我
(report generated by GoodReader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