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古以色列人的宗教的 基本教义就是与唯一绝对的人格神所订的契约,神会不时地判断他们有没有背弃这个契约。如果没有坚守这个契约,他们就会被全部消灭。这促使以色列人不得不心惊胆战地把思考推往逻辑的方向。
-
以色列宗教的秘密就在神和先知的争论。神对先知的命令是绝对的,但是命令的正确内容要藉由争论来明辨。所以以色列宗教蕴含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性,成为孕育出逻辑学的主轴,促使逻辑学和数学结合。
-
产生前后一贯的逻辑体系,并与之结合,这就是为什么数学能够成为科学的龙头 。中国的数学与实用性密切相关。像希腊的欧式几何学显性的 论证性,是中国数学所缺乏的。既然缺乏论证性,就不可能有前后一贯的逻辑体系。
-
这个逻辑体系要作为人的伦理,也就是人的世界观,人生观的中枢,还必须在宗教上取得合理性,去除不合理的地方。也就是说,逻辑必须随着宗教的合理化前进。逻辑必须摆脱魔术,巫术,礼仪的纠缠,才能单纯地运作。
-
存不存在是个大问题。有些问题是无解的,重点就在这里。是否以“解”(存在)为目的是个问题。 “问题有没有答案” 正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,以神学来说,神学最大的问题点是“神是否真的存在”。
-
古代中国社会虽然喜好逻辑辩论,却没有综合归结出形式逻辑学最终的理论法则。也就是一个命题是否成立(是否真假),不仅是由说者和听者之间的情谊来决定,也要看说者是否能看穿听者的心。而形式逻辑学的精髓却是,决定一个命题是否成立完全与说者和听者的能力和关系毫无关系。古以色列的一神教,绝对的神和人缔结契约这个感念不能缺乏高度精密的逻辑学。遵守这个契约是救赎的条件。争论的对象是最高且绝对的神,就是这种拿生命做赌注,无比激烈的争论,才能使逻辑学的发展达到极限。古代中国是人与人之间的辩论,成败依赖于说服的技巧。所以其逻辑主要是揣摩或臆测,推想对方的心情而已。当逻辑的极致是在揣摩和忖度,只是要以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陈述其内心的需求时,就不会去讲究话里面所涵喻的道理在客观上是否正确。这就是中国的逻辑学没有升华为形式逻辑学,中国的数学逻辑无法重整的原因。
-
近代数学的逻辑是形式逻辑学,而形式逻辑学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完成的。不过,使逻辑汇整为完美无缺的形式逻辑学,则是古代以色列人的神。古以色列人的神是绝对唯一的人格神,这个宗教的基本教义就是神与人的契约。契约是绝对的,所以 神要求人绝对且正确地遵守契约。契约不是“成立”就是“不成立”,没有模棱两可的空间,就诞生了"矛盾律"。矛盾律确定之后”,还有契约就是契约,不是契约以外的东西,就指向了"排中律"。形式逻辑学是依照这三个原则所产生的,进而成为数学的源头。
-
矛盾律指两个命题不会都为真,也不会都为假;一定是一个为真,另一个为假。排中律指两个命题之外是不存在的。有时候两命题不可能皆为真,却有可能皆假,这样的命题为"相反"。数学绝不允许矛盾,这个禁止矛盾的大原则给予数学气势如虹的生产力,也让数学产生了归谬法这个威力十足的研究方法。
-
全称命题的否定就是特称命题。用特称命题来否定全称命题,或是用全称命题来否定特称命题,就是逻辑的规则。
-
“空”的思想否定了数学的思考。“空”的思想就是否定了形式逻辑学。“空”即不有也不是无,但同时即是有也是无,也是有与无之外的一切。所以是位于超越和统合有与无的地方。对于”神存在吗?“ 这个问题,依形式逻辑学,答案不是”有”就是“没有”,没有其他。可是不在乎形式逻辑学的佛教徒并不这么认为,佛教徒可能回答“佛存在”,“佛不存在”,“佛既存在也不存在”,“佛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”。
-
近代资本主义的根基是"私人所有权"。 私人所有权就是对个人所有物具有全面且绝对的支配,所有者可以任意处置所有物; 所有权的绝对性来源于基督教 。在基督教中,神(造物主)对受造之物的所有权是绝对的。正因为有资本主义的“所有权”的概念,近代资本主义才会萌芽,成长而壮大。能够在现实中支配,就是自己的东西,即支配即是所有,没有资本主义的所有权的概念,就会做出这种行为。近代资本主义是以商品交换为前提,经济的主题要求目的的合理性的行动。没有全面且绝对的所有权,商品的买卖就不可能顺利。 抽象性是资本主义所有权的另一特征,也是 从商品交换产生的。所有权的抽象性是指 所有权的成立与现在是否支配此物并无关联。正因为是抽象性,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所有权才能够轻易地验证出同一律,矛盾律,排中律,并以数学的方式处理 。
-
在近代资本主义中,所有权是绝对的,不为人际关系和社会情势所左右,也不容许中庸或因故变更。否则,经济主体就无法依照目的合理性去行动,市场自由也不会发挥功能。当交情比法律和规范还优先时,绝对的资本主义所有权如何成立? 消费者和企业也就无法随心所欲地活动,资本主义也就变得千疮百孔。也就是家产官僚制一直无法转变成法律官僚制,而导致社会主义性的扭曲。
-
以矛盾律为基础的归谬法,促成了在所有科学的领域中,研究的态度也同样从真理的发现变为模型的建构。
-
归纳法。人的经验即是特称经验的范畴。由特称命题借归纳法得出全称命题的结论未必正确。但是科学就是借着把“可能正确”替换成“正确”的归纳法而蓬勃发展的。要从特称命题建构出科学的真理(全称命题)是不可能的。有可能是科学真理的命题顶多也只能得到很像科学真理的命题。归纳法无法导出正确的规律,只能导出可能正确的规律。物理,化学实验等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归纳法称为“不完全归纳法”。因为该实验只能证明有可能成立。也就是自然科学的实验是不完全归纳法。完整的归纳法是数学独有的,其它的归纳法未必,只能证明命题“可能是正确的,有正确的可能性”。当 归纳法当作一种说服的技术时,藏有种种陷阱。比如 列举,这时候,样本的大小和样本是否足以代表总体是非常重要的。
-
等价就是指两者的逻辑完全相同,也就是充要条件。必要条件是指A成立B也一定成立,B就是A的必要条件。也就是如果B命题不成立,A命题也一定不成立。充分条件是指A成立,B也一定成立,A是B的充分条件。也就是A包含在B的集合里。
-
方程式是在“唯有在特定数值时成立”,可以算出解答。恒等式永远是相等的,所以求出数值没有意义的。是用来证明确实是相等的。